9月10日,四川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陳開勇做客省政府網站“在線訪談”欄目,解讀《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措施》。直播中,有網友提問,針對肉類等食品,重點產地的冷藏保鮮、冷鏈配送等是否作出相應部署?如何保障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的“鮮”?
陳開勇回應,四川高度重視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,通過冷鏈基礎設施布局、技術創新、政策支持,逐步構建肉類屠宰、預冷、運輸到銷售的閉環保鮮體系。
一是健全冷鏈物流網絡。充分利用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獎補等省級財政資金和“冷鏈助農貸”等金融政策,每年新建一批產地冷藏保鮮設施,加快補齊預冷、倉儲、運輸等基礎設施短板。升級改造已投入運營、基礎條件好、帶動作用強、發展潛力大的存量冷鏈物流設施,每年新培育2個以上農產品骨干冷鏈物流重點縣(市)。
二是提高冷藏保鮮設施使用效率。充分利用已建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,優化田頭集貨、干支銜接運輸和農村快遞配送,提升產地冷鏈物流效率。進一步優化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信息平臺功能,指導新型經營主體開展數字化、智能化升級,逐步實現設施數量、容量、類型、地理分布以及存放種類、貯存量等信息“一圖了然”,暢通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和產地冷藏保鮮設施供需銜接渠道,促進信息互聯互通、設施共享共用。
三是加強質量追溯。農業農村廳會同省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建立了肉產品追溯系統,通過噴碼技術將檢疫信息與肉品綁定,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生豬來源、屠宰日期等數據,實現肉類從屠宰、加工到銷售的全鏈條信息可查。
END